四 钻孔灌注桩施工 4.1泥浆护壁反循环钻孔桩施工工艺流程(见下图:) 反循环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 4.1施工准备 (1)、组织各相关人员做好技术交底,层层落实到人。 (2)、施工前先对群桩桩位进行统一编号,组织测量人员利用GPS或全站仪根据提供的导线控制点进行桩位放样,确定施工群桩各桩的位置。对于群桩基础,桩间距较小,为防止穿孔减小桩基相互的影响,可跳桩施工。 (3)、施工场地准备 对灌注桩施工区进行清障,整平压实,布置排水设施和泥浆循环系统,原材料储地和钢筋笼制作场地,进行硬化处理。 (4)、机械设备完好并到位 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,选择满足施工要求的施工设备。部分设备可采用当地租赁方式。 (5)、原材料 1)水泥:采用抗硫酸硅酸盐水泥。2)砂:采用中粗砂,细度模数控制在2.5左右。3)碎石:采用(16-32.5mm)碎石。4)钢筋:按照施工图和技术规范要求选择合格的钢筋,并对所采购的钢筋进行取样、抽检。5)粘土或膨润土。 (6)、泥浆配制 泥浆的配制:为保证中层易液化坍塌砂质层的成孔质量和最终能将孔底清理干净,对泥浆的比重与粘度制定严格的指标,本例采用当地的膨润土(如右图)。优质的泥浆可使孔壁形成一层粘性好、密度大渗透性差的泥皮,这层泥皮可防止孔内泥浆外渗,大大减缓孔内水头降低的速度,这也是使孔壁稳定的有效措施。 泥浆参数严格按以下几个原则确定:a、在钻孔过程中要满足成桩过程的护孔要求;b、在成孔之后,停止、等待砼灌注时间内孔底沉渣不超过规范和设计的技术要求,制备泥浆比重控制在1.03~1.10之间,粘度18~22S,砂率小于1%。 4.2、桩位确定 由于是群桩基础,工期紧,交叉作业较多,放样后不易保存。项目采用GPS进行定位放样。提前在厂区设置控制点,对桩位及时测放。对已放样点及时校核、补充。 4.3、护筒埋设 护筒作用:①、固定桩孔位置;②、保护孔口,以及防止地面土石块掉入孔内;③、提高孔内水位,增加泥浆水位(压力),维护孔壁稳定,防止坍孔;④、可作为桩顶标高控制依据之一;⑤、防止钻孔过程中的沉渣回流。 群桩基础为使护筒多次有效地重复利用,护筒采用8-10mm厚钢板卷制焊接而成。根据地质情况选择埋设护筒深度。护筒内径大于孔径直径100mm。本地区地下粉砂或淤泥质土夹层约0.9~8.6m厚,为确保钻进孔壁安全和钻进速度,本例护筒采用长度为5m的护筒,由于地下水位较高,钻孔直径不大,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且上层为松散土层和淤泥质土层,使用冲击钻将5m护筒逐步夯入土层(如图所示)。护筒在贯入过程中,需注意对周边桩位的影响,尽可能与正在施工的其他桩位隔开一定距离。 护筒埋设必须随时监测贯入的垂直度。在埋设完毕后,把护筒四周的土压实挤实,护筒中心平面允许误差为50mm,竖直线倾斜不大于1% |